“在民大食堂能吃各种美食炒股配资门户推荐网,顿顿不重样!”
“食堂又开设了新窗口,好吃又不贵!”
“最喜欢吃食堂里的小炒菜了,有家里的味道!”
开学第一个月里
大一的民大er都在食堂里
品尝到了各色美味
从特色小吃到家常小炒,应有尽有
在这里,能尝一口土家菜的辛醇
能寻一味家乡的熟悉
更能让舌尖开启一场跨越山海的旅行
让我们共赴这场“吃遍五湖四海”的盛宴!
“平时就觉得食堂饭菜干净又实惠
没想到还能中奖,太惊喜了!”
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黄列涛同学
笑着分享道
开学以来他一直坚持在食堂就餐
所以在本月的“食在校园·安在心间”校园活动中
意外中奖,获得了一笔餐饮补助
这是为倡导健康饮食理念
鼓励学生们在校内食堂就餐
由后勤保障部
联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开展的
校园健康饮食推广活动
此活动每学期会开展4次
在3-6月、9-12月集中开展,福利满满
说不定下一个“幸运儿”
就是常来食堂就餐的你哦!
快约上同学冲向食堂
和小桂花一起解锁美味、邂逅福利吧~
“食在校园·安在心间”不只是一句口号
更是学校想传递的一份心意
而这些补助也化作一份份小惊喜
让南北美食更添温度
一餐一饭,皆是故事
跟随小桂花的镜头
看看开学第一个月
民大新同学们品尝了什么美味?
点击查看ta的盘中美食
古丽江 from新疆
从新疆乌鲁木齐到湖北恩施,三千多公里的距离,不仅是地图上一条漫长的线,更是味蕾与记忆之间的一场迁徙。走进西苑食堂对于新环境的陌生与不安,被做烤冷面的工作人员热情的问候和笑脸所驱散了,烤冷面的味道浓郁,更是安抚了古丽江的“新疆胃”,让初来乍到的新疆女孩对于民大有了第一份归属感。
虽然挥别了故乡,进入了民大这个大家园,希望民大食堂,能以烟火气暖异乡路,让三餐里的包容与温柔,成为她在民大的“家之味”。
点击查看ta的盘中美食
闵妍璋 from江苏
作为刚入学的大一新生,来自江苏的小闵面对新环境总有些无所适从。后来同乡的学姐给她推荐了西苑的瘦肉丸。看着阿姨将肉羹利落地刮入沸水,滚成一颗颗温润的丸子,再盛进飘着葱花的清汤里,她忽然想起家乡巷口的熟悉场景。入口是意料之中的嫩滑筋道,鲜美的滋味裹着熟悉的咸鲜,暖暖地下肚,瞬间抚平了离家的不安。
从那以后,这碗简单的小吃成了闵妍璋的食堂首选。这份贴合味蕾的家乡味让她相信,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,也有一份熟悉的温暖。
点击查看ta的盘中美食
柳广博 from辽宁
对东北男孩柳广博来说,胃比脑子更先认家——离家来湖北民大报到的这些天,总觉得食堂的菜少了点“面”的滋味,直到在西苑食堂撞见那家北方面馆。师傅揉面带劲,面团在案板“砰砰”响;醒好后擀开拉成宽面,下锅滚几滚,捞起浇卤,一挑满是嚼劲。第一口下去,瞬间让他想起母亲的手艺——他的母亲也是大学食堂的面点师。
后来他总拉着新结识的同学来品尝:“这面跟咱东北家里一个味儿!”一碗手擀面,成了连接乡愁与新朋友的桥,也让他对民大的日子多了份期待。
点击查看ta的盘中美食
谭二桂 from贵州
说起美食,来自贵州铜仁的谭二桂笑称自己“从洋芋省来到了洋芋州”。但是除了土豆,在校园里他最钟爱的便是东苑餐厅的乌鸡米线:奶白的浓汤、吸满汤汁且软韧带劲的米线,一口下去全是满足;香醇的汤汁在舌尖迸发鲜美,更是让他欲罢不能。
即便他告别了从小生活的贵州,来到陌生的民大校园,但这份简单的米线,成为了他在民大尝试新美食、体验新生活、开辟新天地的钥匙。
点击查看ta的盘中美食
刘严希 from四川
北苑餐厅里,刘严希和妈妈被酱香与锅气深深吸引,没错,这个爱吃重口的川味家庭,选择了他们百吃不厌的心头好:炒鸡!只见师傅的油锅里冒青烟,鸡块下锅“刺啦”响,加姜葱辣椒翻炒再淋汁裹匀。起锅时油亮通红,咬着外焦里嫩,辣香渗进肉里,那种带着葱姜香的浓郁肉味像是一个味觉的拥抱,扎实又亲切。
在他看来,民大食堂是物美价廉、补充能量,平时简单小聚,消除烦恼的好地方~
点击查看ta的盘中美食
吕周易 from湖北
吕周易是湖北省内人,对武汉的热干面格外偏爱。一日三餐,热干面总是她的首选。每每与她一起进餐时,她一边教朋友淋醋、加辣,一边把武汉人“过早”吃热干面的讲究讲给身边人听。美食在这里成为了友谊的桥梁。
从一口沦陷到三餐相伴
民大食堂的烟火气
不仅暖了胃,更温暖了每一个民大er的心
让每一步前行都满是力量
愿这份舌尖上的满足
能化作心底的笃定
未来很长
我们将带着这份踏实的幸福感
逐光向上,生活晴朗
民大烟火,味暖人心!
策划/新媒体中心
采访/谭梦慧、蒋文雅
文字/蒋文雅、张沥丹、孙玉莹
图片/白琦、彭凯、恩珠
制图/李清雅、彭凯
编辑/陆盛荣
校对/刘臻、郑越瞳
责任编辑/谢思思
审核/李滨利
签发/罗翔宇
源顺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